2018-10-01作者:子非鱼命理网
子非鱼命理网原创
在前秦时代,姓和氏是两回事,是含意不同,各有所指的两个单音词,是被严格加以区别的。
在前秦时代,姓和氏是两回事,是含意不同,各有所指的两个单音词,是被严格加以区别的。古人造字,归纳为六种,即象形、会意,指事、形声,转注,假借合称为六书。姓和氏这两个字产生得很早,可以推溯到三千多年前汉字的婴儿时期——甲骨文阶段。
会意字姓:女子所生为姓
姓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会意。会意也叫象意,是利用已有的字(一般是象形字),根据事理加以组合,表示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方法。如日月为“明”,山石为“岩”之类。据今考古所得,春秋时期的青铜乐器齐子中姜簿(音博,如钟而比钟大)上铸有姓字的古形体,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生字,意思是人所生的,因生而为姓。因此,姓字在古代与生字通用;《左传•哀公四年》中有“蔡杀其大夫公孙姓”之句,公孙姓这个人也可以写做公孙生。
诅楚文是战国时期秦国刻石,内容是秦王为了收复边城,诅咒楚国失败,祈求天神制克楚兵,因此后世人称这刻石为“诅楚文”。据考证大约为秦惠文王和楚怀王在位当权时的刻迹,距今已两千三百年。诅楚文三百十八字中,姓字的形状是“生”“女”二字的组合。魏三礼石经是三国时魏国曹芳正始二年(公元241年)刊立的,刻有《尚书》、《春秋》和《左传》,碑文皆用古文、小篆和汉隶三种字体书写,古文体中姓字也是“女”“生”二字的组合。姓字的这两种古体都是会意组成,虽然左右位置安排不同,意思是一样的,即女子所生为姓,生而有姓。
古代姓字与生字通用,有时还特指生子。东汉刘熙撰写的训诂书《释名》中说:“女生日姓,谓子也”。《左传•昭公四年》记有这样一件事: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在庚宗(地名,在今山东省泗水县东)遇到一位妇人,奉送他一只野鸡;叔孙豹问其姓,妇人回答:“我的儿子已长大成人,能捕获野鸡,而且很听我的话。”“问其姓”即问有没有儿子。
《说文解字》是我国第一部说解文字原始形体及考究字源的文字学专著,对后世影响很大,作者为东汉时的许慎(约58-147年)。今天我们看到的姓字的形体在这部书就定下来,为小中篆体。许慎解释为:“姓,人所生也。……因生以为姓,从女生。”清朝文字学家、考据学家段玉裁(1735-1815年)在他积数十年之功撰写的《说文解字注》中,进一步解释了姓字“因生以为姓”的组合道理,指出人由母亲所生,故此姓字为女字旁,造字方法是会意。
可以这样认为,姓字是汉字的首批产品之一,从人生相合到女生相合,会意所指的基本词性稳定,而最终被许慎定形,并得到社会的承认,一直沿用到今天。
象形字氏:植物的根为氏
氏字也属于最早产生的汉字之列。近代学者罗振玉(1866—1940年)编的《殷虚书契前编》中,收甲骨拓片二千二百二十九片,氏字为亻状;《殷虚书契后编》收甲骨拓片一千一百零四片。殷虚是商代后期的都城遗址,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近郊小屯村及其周围,商代自盘庚至帝辛(即商纣王)在此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之久,是我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早的一个都城。现存的两件商周青铜器散氏盘与毛公鼎的铭文中也有氏字。散氏盘腹中铭文三百四十八字中,氏字的形状为
还见于青铜器颂壶;毛公鼎铭文四百九十七字,是现存的铭文字数最多的青铜器,氏字的字体为
氏字收入《说文解字》中为氏,此形状沿用至今没有什么变化。
氏字的造字方法和字源本意有些争论。许慎解释为:山岸肋崩欲落者日氏,系象形所出。《汉书·扬雄下传》有“响若氏雙”之句,意思是说响声如同山崩一样。这种说法在清朝文字学家朱骏声(1788-1858年)撰写的《说文通训定声》中予以反驳,指出许慎对氏字字源本意的考究是错误的,“山崩欲落”的解释是因为小篆体的氏横着看象隶书体的山字而附会硬按上去的。氏字的源本意应当是指木本,即植物的根。古代汗简引石经中的氏字形象为,中间一横象征地,弯曲伸延于地下的笔划象根须,出于地上的笔划象由枿,即抽生的嫩叶。这个字的造字方法是象形,后来转注为姓氏的氏,就是取出水之源头,木之根本的意思。
比较一下许慎和朱骏声这两种不同的说法解释,后者比较合乎氏字本意。氏字最古老的形状都是从人字而启,而不近山字所属。本意作根讲,非常形象,由此引为族人的起始。汉代戴德所记《大戴礼•劝学》中有“兰氏之根,怀氏之苞”之句,这里的氏字作种类讲,也是由氏字的根的本意的引伸。氏字作根讲还有个附证:与氏字形体相近的氐字,古体为盈,《说文解字》中作本讲,从氏,下著一,一地也。朱骏声进一步解释氐字的本意为直根,弯曲的根叫氏,直通的根叫氐。至于《汉书》中“响若氏雙”句中的氏字,应该写作阺字。阺,指山的倾斜面或山旁突出部分;这个字从氏字假借而来,古时与氏字通用,但具体含意已变。